我市盐碱地飘茭香 科技助力“白色荒漠”变“绿色粮仓”
发布人:
来 源: 时 间:2025-09-30
收藏
秋意渐浓,在我市叉干镇的苏打盐碱地上,一派生机盎然。昔日白茫茫的荒芜土地,如今已被成片的茭白叶染成翠绿,焕发出新的活力。近日,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在此举办“苏打盐碱地种植茭白生物改良与特色利用技术现场测产”活动,对这片正在焕发新生的土地“成果验收”。
测产专家组一早抵达叉干镇茭白种植基地,实地查看茭白长势。田间,茭白植株挺拔、叶色浓绿,展现出对盐碱地良好的适应性。专家们细致测量株高、叶宽,观察根系发育情况,并与基地技术人员现场交流管理要点。在随后的测产环节中,专家组随机选取样方进行实收称重,测产结果为壳茭产量为1741.8公斤/亩,地上鲜草产量为3114.9公斤/亩。专家组一致认为,茭白耐盐碱性较强、品质好、产量高,对盐碱地土壤改良潜力显著。以苏打盐碱地种植茭白生物改良与特色利用关键技术具有良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此次测产不仅是对技术示范成效的检验,更是为我市苏打盐碱地综合利用探索了新路径。随着“企业+科研+基地”模式的深入推进,叉干镇的茭白种植正逐步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标准化生产体系,科技赋能下的盐碱地,不再只是生态短板,更成为乡村振兴的新希望。(张文星)
初审:刘佳楠 复审:卞锐 终审:金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