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安市人民政府信息公开专栏 >>  大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  政府信息公开基础平台

索  引 号: 11220882013597707T/2012-24453
分  类: 扶贫 ; 通知
发文机关: 大安市政府办公室
成文日期: 2012年04月26日
标      题: 大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大安市2012年农村贫困人口脱贫工作方案的通知
发文字号: 大政办发〔2012〕18号
发布日期: 2012年04月26日
索  引 号: 11220882013597707T/2012-24453 分  类: 扶贫 ; 通知
发文机关: 大安市政府办公室 成文日期: 2012年04月26日
标      题: 大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大安市2012年农村贫困人口脱贫工作方案的通知
发文字号: 大政办发〔2012〕18号 发布日期: 2012年04月26日

大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

大安市2012年农村贫困人口脱贫工作方案的通知

 

大政办发〔2012〕18号

 

各乡(镇)人民政府、国营农林牧渔场,市政府有关部门:

  《大安市2012年农村贫困人口脱贫工作方案》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〇一二年四月二十六日

 

 

大安市2012年农村贫困人口脱贫工作方案

 

  为进一步做好全市扶贫开发工作,确保完成2万名农村贫困人口脱贫和15个贫困村整村推进的工作任务,推进2012年全省30万农村贫困人口脱贫目标的实现。结合我市实际情况,特制定工作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省、市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坚持开发式扶贫方针,坚持“三化”统筹,坚持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相结合,实现农村低保和扶贫开发“两项制度”有效衔接,进一步瞄准扶贫对象,加大投入力度,更加注重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更加注重增强扶贫对象自我发展能力,更加注重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更加注重解决制约发展的突出问题,加快推动贫困地区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

  二、目标任务

  按照《吉林省贯彻落实〈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实施意见》(吉发〔2012〕4号,以下简称《实施意见》)要求,深入落实中央、省、市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精神,到2012年年底,新启动实施15个贫困村整村推进,整村推进贫困村农民人均收入增长幅度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实现2万名农村贫困人口脱贫任务。

  三、重点工作

  (一)做好片区规划编制、项目申报实施工作。

  要组织专门力量编制片区攻坚规划项目,明确落实责任,搞好规划对接,高标准完成规划编制任务。要统筹安排年度扶贫开发建设项目,重点谋划和实施一批带动力较强的特色优势产业扶贫开发项目和改善基本生产生活条件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要将片区扶贫开发与区域发展统筹推进,突出重点,细化结构,加大投入。要贯彻省节水增粮行动工作会议精神,突出抗干旱的高效节能灌溉及配套项目建设。

  (二)开展整村推进,集中力量,合力推进。

  按照“工作到村、扶贫到户”的工作机制,继续抓好2011年启动实施的11个村整村推进跃升,2012年要完成上年度计划安排但未下达的每村30万元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的建设任务。2012年新启动一批贫困村整村推进,平均每村当年投入财政专项扶贫资金100万元。整村推进要以发展特色支柱产业、增加集体经济收入为重点,坚持项目跟着规划走、资金跟着项目走的原则,采取一次规划、分两年实施的方式,努力提高贫困村自我发展能力。要站在全市扶贫开发工作的高度,统筹各类涉农资金和社会帮扶资源,向贫困村联动投入,达到财政专项扶贫资金与整合联动投入1:2的要求。要确保70%的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用于产业开发等产业增收项目,保证推进一个村,达标一个村。实施整村推进的贫困村要充分挖掘自身潜力,采取多种有效方式积聚资金,积极引导农民投工投劳或自筹资金,增加投入。各乡(镇)、各相关部门要紧紧围绕贫困村、贫困户开展工作,财政专项扶贫资金首先确保省规划的15个贫困村建设。对当年项目落实困难的村,可申请暂缓推进,禁止变动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投入规模、改变扶持对象、分散使用资金等现象发生。

  (三)培育特色优势产业,大力推进产业化扶贫。

  坚持用科学的理念谋划产业扶贫,充分发挥贫困地区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优势,引导和推广先进实用技术,以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为着力点,培植壮大特色支柱产业。2012年要谋划和实施一批扶贫特色产业项目,继续构建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的产业格局,发挥规模效益,带动农户增收致富。推动贫困地区培育、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和农业产业化经营,充分发挥扶贫龙头企业在拉动发展特色优势产业中的作用,积极为新兴企业搭建创业平台,拓宽产业化扶贫领域,让贫困群众从产业化经营中得到更多的实惠。2012年,国家、省将组织认定一批扶贫龙头企业,有关单位要研究鼓励龙头企业承担更多社会责任的优惠政策,调动企业参与扶贫事业的积极性。

  (四)推进“雨露计划”实施方式改革,促进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

  坚持以促进贫困人口增强就业能力、实现稳定就业为核心,对贫困家庭未继续升学的应届初、高中毕业生提供以中长期培训为主的劳动预备制培训。对存量贫困劳动力主要以实用技术培训为主,不断提高青壮年贫困劳动力的就业技能。在“两项制度”有效衔接和建档立卡基础上,积极推进“雨露计划”实施方式改革,把农村建档立卡的贫困劳动力均纳入培训计划,提高培训质量,突出实用技能培训。切实加强组织指导、督查、服务和管理,研究落实培训费用享受“雨露计划”和其他培训补贴政策叠加,力争实行统一选定培训对象、统一组织培训、统一实施补助的工作方式,有效促进贫困劳动力素质提高。

  (五)落实部门责任,充分发挥行业扶贫作用。

  各行业部门要把改善贫困地区发展环境和条件作为重要工作内容,依托行业人才、技术、资金、项目等优势,将资源向贫困村倾斜。重点在发展特色产业、农业科技创新、完善基础设施、发展文教事业、改善公共卫生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等方面发挥行业优势,优先支持贫困村和扶贫对象。2012年年底各相关部门向市扶贫开发领导小组上报工作开展情况。

  (六)开展定点扶贫,营造全社会参与扶贫的良好氛围。

  要按照市委、市政府即将出台的《大安市2011—2015年定点扶贫和领导包保实施方案》,加强领导,落实责任,注重时效,做好对接,切实加强定点扶贫工作。大力倡导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引导企业特别是非公有制企业通过多种形式参与扶贫开发,帮助贫困地区培育增收产业,实现互利互惠。

  (七)创新扶贫模式,不断提高扶贫效果。

  贯彻落实《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和《实施意见》要求,进一步解放思想,积极探索对贫困群众更直接、更有效、更长远受益的扶贫工作机制,不断增强扶贫开发工作活力,提高工作水平。深入探索科技扶贫、文化扶贫、教育扶贫、信息扶贫等模式,强化基础设施建设、生态建设和社会保障。进一步研究实践扶贫开发项目与贫困户利益联接机制,推广成熟经验做法,强化造血功能,切实让贫困户在项目中得到扶持。同时,组织好“互助资金”等试点工作,不断总结经验,勇于创新,巩固和提升试点成果。

  四、主要措施

  各乡(镇)、各相关部门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加大工作力度,落实责任,完善措施,确保圆满完成任务。

  (一)落实扶贫开发责任,强化组织领导。

  扶贫开发是民生工作的重中之重,要将其纳入部门、乡(镇)的工作绩效考评范畴,强化落实“一把手”负总责的扶贫开发工作责任制。要把扶贫开发工作作为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实施“三三一”兴市战略的具体行动,摆上重要位置予以推动。要把扶贫开发任务逐级分解,落实到位,建立工作到村、扶贫到户的工作机制,形成重点工作有部门分工牵头落实的组织工作格局。要建立和落实扶贫开发工作领导责任制,统筹协调各方面资源,精心组织实施,加强检查指导,确保如期完成目标任务。

  (二)做好项目谋划,强化项目管理。

  要高度重视扶贫项目的谋划,突出本地特色优势产业,突出解决民生问题,突出带动贫困群众增收致富,提高扶贫项目质量。使用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要使扶贫对象优先受益,产业扶贫项目要建立健全带动贫困户脱贫增收的利益联接机制。要进一步完善扶贫资金、项目管理办法,严格执行资金报账制、公告公示制、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审计监督制等制度。职能部门要抽调精干力量组织实施,抓住项目选定、评估论证、后期管理、机制建立等关键环节,加强工作指导、检查和监督。对截留、挤占、挪用、贪污、挥霍扶贫资金的行为人和责任人,依法依纪,从严查处。

  (三)做好“两项制度”有效衔接,强化扶贫开发基础工作。

  在新扶贫标准要求下,搞好扶贫开发与农村低保 “两项制度”衔接,建立贫困人口动态监测机制,提高扶贫对象享受政策的覆盖率。围绕业务精、能力强、作风扎实、乐于奉献的目标要求,切实加强扶贫队伍建设,增大业务培训,不断提高扶贫干部素质,进一步增强工作执行力。

  附:《大安市2012年农村贫困人口脱贫任务分解表及实施整村推进贫困村名单》

 

 

  主题词:农村 贫困人口 脱贫方案 通知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