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 11220882013597715M/2018-11516 |
分 类: | 发展规划与计划 ; 报告 |
发文机关: | 大安市发展和改革局 |
成文日期: | 2018年08月09日 |
标 题: | 关于2018年上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的报告——2018年8月在大安市十八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上 |
发文字号: | 无 |
发布日期: | 2018年08月09日 |
索 引 号: | 11220882013597715M/2018-11516 | 分 类: | 发展规划与计划 ; 报告 |
发文机关: | 大安市发展和改革局 | 成文日期: | 2018年08月09日 |
标 题: | 关于2018年上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的报告——2018年8月在大安市十八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上 | ||
发文字号: | 无 | 发布日期: | 2018年08月09日 |
关于2018年上半年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的报告
——2018年8月在大安市十八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上
大安市人民政府
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
我代表市政府,向本次会议报告全市2018年上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请予审议。
一、2018年上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上半年,在市委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监督支持下,全市上下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紧紧围绕市十五次党代会确定的“一条主线、两个重点、三个中心、五城建设”工作思路、发展目标,全力以赴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全市经济社会保持平稳发展。上半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完成42.8亿元,同比增长3.8%(一、二、三产增加值分别完成6.5亿元、11.7亿元和24.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8%、2.8%和5.4%)。一般预算全口径财政收入完成6亿元,同比增长13.9%;地方级财政收入完成3.49亿元,同比增长3.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同比增长10.8%。
(一)农村经济稳步向好。持续调优种植结构,特色经济作物发展到44万亩。扶持农户新建棚膜园区4个、大棚1939栋。新建标准化养殖小区6个、专业村屯2个。新打抗旱水源井190眼,实施节水增粮6.5万亩。争取农机购置补贴资金3500万元。耕地占补平衡指标交易收入8900万元;土地“招拍挂”实现纯收益5200万元。全力实施生态文明建设,造林2.54万亩,湿地修复6万亩,人工种草8700亩。进一步落实河(湖)长制,加大侵占河道水域岸线等违法行为整治力度。深入开展农村环境整治,彻底清除陈旧垃圾,完成禁养区畜禽养殖户搬迁。龙海灌片、洮儿河治理等重点水利工程序时推进。成功承办了“国家燕麦荞麦营养加工产业发展论坛及现场考察会议”。我市被评为“全国农村创业创新典型示范县”。
(二)工业经济运行平稳。上半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同比增长2.1%;工业用电量1.06亿度,同比增长11.4%;民营经济主营业务收入124亿元,同比增长6.7%。“一区六园”完成土地收储148.9万平方米、土地清收10.8万平方米,确保用地需求。改造复活3户“僵尸企业”。制发《市级领导及部门包保重点企业工作方案》,为31户规上企业兑现奖补资金415万元。助保金池为3户小微企业办理助保贷款400万元;累计为31户企业提供近亿元“过桥”资金支持。安大牧业技改项目纳入国家城区老工业区搬迁改造计划,争取专项资金1356万元。25户拟升规入统企业全部进入统计信息库。
(三)第三产业持续发展。上半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20亿元,同比增长2.6%。启动嫩江湾5A级旅游景区申报工作,完成景区总体提升规划;实施嫩江湾外滩湿地综合治理二期工程;开展了“冰雪迪士尼”、“文化大集”等旅游活动,域外游客总量突破8.6万人。全省旅游应急安全演练现场会在我市召开。整合全市乡村电商物流资源,促进物流产业聚合发展。新建2个天猫优品店,286个农村电商小铺;成功打造南岗子村、汉书村等7个省级电商村;黄菇娘、月亮泡鱼等10种农产品实现上行销售,网上交易额突破5000万元。鼎鑫农副产品批发市场近千户商户入驻,逐步形成区域性商贸集散中心。
(四)项目建设扎实推进。全市共实施3000万元以上重点项目54个,超亿元项目29个,超10亿元以上4个,其中产业类项目占比达60%。总投资超70亿元的大北农、牧原两个百万头生猪一体化养殖、光伏领跑基地、畜禽无害化处理等一批重大项目相继开工,5000万元以上重点项目入统22个。上争农田水利、城镇基础设施等项目145个,计划到位资金34.9亿元。突出精准招商和定向招商,实现全口径招商引资65亿元。全力推动“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建设,嫩江大桥、高速南出口等交通项目有序推进。
(五)城乡建设步伐加快。实施城区改造提升工程,完成兴华广场、站前广场建设,完成棚户区改造征收492户,新分配廉租住房70套,市政府获省保障性安居工程先进集体。新植灌木41万株、花卉111万株,新增城市绿地16公顷。城市第二水源厂开工建设,污水处理厂二期试运行,全市污水处理率和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均达到95%。推行“创卫工作日”进社区机制,成功打造23个标准化小区。加大环卫保洁力度,机械化清扫率提高10%。开展城市管理综合执法“百日攻坚”行动,市容市貌和公共秩序大为改观。
(六)社会事业全面提升。顺利完成义务教育“全面改薄”和“城乡一体化”迎检工作。农村2所幼儿园和5所中学教学楼开工建设。成功举办全民健身运动会暨第十九届田径运动会。实现城镇新增就业4768人,全口径劳务输出5.3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市委党校、市档案馆和市第一人民医院移址工程均进行内装收尾。全力推进“只跑一次”改革,梳理完成办事事项1602项,公布1226项,公布率达76.5%,全面提高便民服务水平。积极做好防震减灾工作,荣获“全国县级防震减灾先进单位”称号。
(七)脱贫攻坚成效显著。继续推动庭院经济,种植面积1760万平方米。光伏扶贫项目新装机6.25万千瓦,新增带户3200户,户均增收3000元。落实贫困学生资助政策,全市无因贫辍学学生。完成阶段性危房改造验收,新开工建设449户。深入实施“三下沉、两提高”,贫困人口家庭医生签约率100%。广泛开展送医、送药下乡活动,引导贫困群众正确就医、合理用药,最大限度享受医疗报销政策。新打饮用水源井191眼,铺设管网30万米,安装净化设备50台套。大岗子镇易地扶贫搬迁二期工程完成棚膜园区和垃圾中转站建设,回迁安置楼顺利施工。成立10个专项工作推进组,分类施策、挂图作战,实现由主攻产业项目向兼顾贫困退出指标转变。
总体来看,虽然上半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也面临着宏观经济下行压力较大、财政收支形势严峻、工业支撑作用不强、农业现代化程度不高和全民招商氛围不浓等亟待解决的问题,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研究,努力加以解决。
二、下半年工作安排
围绕年初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下半年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紧紧围绕项目建设,抓攻坚、促投资。在上争方面,重点从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生态治理、清洁能源等方面入手,实现上争资金增长10%。在外引方面,积极参加“全球吉商大会”、央企吉林行、东北亚博览会等重要招商活动,有针对性地开展招商,确保招商引资到位资金增长10%。在内培方面,对100个内培项目进行跟踪指导,强力推动工业企业“三品”建设(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重点扶持成飞叶片、先达食品等企业增品种、上规模;推动汽车靠背、玻璃微珠等企业提品质、增效益;助推大发酒业、裕丰米业等企业创品牌、抢市场。强化税源培育和综合治税,实现属地缴税、应收尽收、应缴尽缴,确保实现地方级财政收入增长6%的目标。在攻坚方面,严格落实项目建设联席审批特殊通道和项目秘书制度,确保重点项目序时安全推进。
(二)紧紧围绕脱贫攻坚,抓产业、促三农。完成全省2017年度考核整改建档立卡数据信息调整和补录工作。结合“三率一度”测评,聘请第三方评估,进一步固强补弱、消除短板。开展扶贫资产进行排查登记工作,建立健全市、乡、村三级扶贫资产台账,确保扶贫资产不流失。抓好“双带模式”,充分释放现有扶贫产业项目的增收效益,必保带户企业和合作社年底按时足额兑现分红。加强气象预警和灾情预防,积极开展病虫防治、抗旱排涝、田间管理和技术指导工作,粮食产量稳定在19亿斤左右。完成西部供水、长征片区等重点水利工程骨干建设任务。大北农、牧原两个生猪一体化养殖项目年内达到30万头建设标准。纵深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建设标兵村42个、先进村87个、达标村94个。以创建“国家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市”为引领,力争“大安大米”通过国家地理标志保护农产品登记,全市“三品一标”认证面积达到80万亩。
(三)紧紧围绕平台建设,抓转型、促升级。进一步加大土地征收和清理力度,增加“一区六园”土地储备,吉新食品产业园区完成土地征收61万平方米,安广园区完成土地清理10万平方米,建材产业园区完成房屋征收23万平方米。抢抓城区老工业区搬迁改造机遇,再争取1-2个项目纳入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国家盘子。利用“助保金池”和“企业信贷周转资金”等政策支持,着重培育发展一批支撑性、带动性、税源性强的支柱产业。深入推进中小微企业成长计划,年内培育20户企业实现升级达标。充分发挥市级领导及部门包保企业作用,开展精准对接服务,盘活存量,扩大增量,助推企业健康发展。
(四)紧紧围绕旅游发展,抓三产、促繁荣。完成全市旅游服务行业协会筹建,提高旅游行业凝聚力;积极推进嫩江湾5A级旅游景区创建工作;开辟嫩江湾、月亮湖和牛心套保“两日游”精品旅游线路,组织筹办品蟹节、垂钓赛等系列旅游活动,扩大区域旅游吸引力。加作用,成功打造1个强与阿里巴巴集团合作,力争再建成3个天猫优品店;依托电商产业园优势,引进知名电商企业入驻,促进电商产业融合发展。整合全市特色农产品,注册公共标志,培育本地电商新品牌。发挥典型引路省级“电商镇”,带动电商产业快速发展。规范提升住宿餐饮业服务水平,探索健康养老、信息服务、金融担保、文体休闲等新型消费,鼓励扶持“个转企”“小升规”,年内新增12户限额以上商贸流通企业,实现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5%。
(五)紧紧围绕双城联创,抓创建、促成效。完成18个片区、1851户棚改征拆任务;重点项目涉及的征拆任务,依法进入程序,及时解决用地需求,保证项目按时开工。开工建设第二水源厂和垃圾中转站,完成6座二类公共厕所选址新建和37座城市公厕提标改造。年内打通捺钵大街、兴华北街等3条主次街路,完成街心公园和江城广场建设。规范沿街商户广告牌匾设置,完成商贸市场专项整治;常态化开展商贸市场、公共交通和环卫保洁等综合治理,营造良好的城市秩序和卫生环境。确保“卫生城”达到申报条件,“园林城”通过省厅初审。
(六)紧紧围绕绿色发展,抓生态、促和谐。统筹推进水资源保护、水污染防治、水环境改善和水生态修复工作,实现巡河查河常态化、治河护河制度化。做好牛心套保纳入国家湿地保护“十三五”规划立项工作。完成草原综合治理24.5万亩,治理盐碱地恢复草原16万亩。对中央、省环保督察交办信访案件和反馈问题,全面进行“回头看”,严格时限和标准,确保信访案件办结销号,反馈问题序时整改。深入推进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和农业面源污染普查工作,按时完成生态红线划定工作。城区内现有10蒸吨以下燃煤锅炉全部淘汏。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站建成并投入使用。
(七)紧紧围绕社会民生,抓保障、促提升。加大“全面改薄”推进力度,完成南湖小学和新建的农村幼儿园及中小学工程建设。10月末市委党校、市档案馆和市第一人民医院搬迁使用。开工建设“新三馆”、运动中心、疾控中心和标准化足球场。巩固“省地震安全示范社区”建设成果,争创国家级“地震安全示范社区”。启动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和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工作。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实现城镇新增就业8600人,全口径劳务输出6.8万人,争创“全国农民工市民化典型城市”。做好救灾救济、城市扶困和各类政策性保险工作,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全力开展“扫黑除恶”,持续开展信访积案化解工作,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做好“七五”普法中期督导迎检工作。抓好“全国禁毒示范城市”创建活动,确保通过国家验收。全面落实安全生产企业主体责任和监管责任,杜绝重特大事故发生。
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以上是我市2018年上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报告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