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安市2018年国民经济和
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1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
——2019年1月4日在大安市第十八届人民
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市发改局局长 刘立刚
各位代表:
受市政府委托,向大会报告201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1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安排意见,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201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过去的一年,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面对错综复杂的内外部环境,全市上下主动对标对表高质量发展要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全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任务较好完成,计划执行情况总体良好。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15亿元(新修正历史同期统计数据,预计数,下同),同比(下同)增长6.8%;地方级财政收入完成7.36亿元(税改后口径),增长10.5%;城镇和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22651元和9790元,分别增长6%和9%。
一、农业生产形势稳定
扶持新建棚膜园区5个、大棚1301栋。出台“创建‘三品一标’农产品奖励办法”,“三品一标”认证面积占耕地总面积的43%。发展节水灌溉6.5万亩,主要农作物生产综合机械化水平达85%以上。土地整理项目验收入库1.26万亩;耕地占补平衡指标交易收入1.96亿元,土地“招拍挂”纯收益8000万元。累计发放“吉农牧贷”资金1.67亿元。扶持新建标准化养殖小区6个、专业村屯2个,新发展规模养殖户264户。有效防控动物疫病,全市未发生重大疫情。
二、工业经济缓中趋稳
“一区六园”完成土地收储148.9万平方米、土地清收15万平方米、改造复活“僵尸企业”3户。投资6.1亿元,实施技改项目38个,安大牧业技改项目进入国家城区老工业区搬迁改造盘子。为中小企业担保贷款10.84亿元;助力企业“过桥”资金1.05亿元;办理小微企业助保贷款510万元。新发展民营企业640户,民营经济主营业务收入增长6.7%。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5%。
三、第三产业日益繁荣
启动嫩江湾5A级景区申报工作;牛心套保跻身中国国家湿地公园创先联盟;实施全方位旅游推介,开展旅游活动9次,全年域外游客总量突破30万人(次)。黄菇娘、月亮泡鱼等10种农产品实现上行销售;城乡物流配送实现全覆盖。5户大米生产企业开通“吉林大米质量安全可追溯系统”,大安大米订单达到3亿元。全市存贷款余额分别达到140亿元和142亿元,存贷比达101%。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45.8亿元,增长3%。
四、项目建设高效推进
全年共实施3000万元以上重点项目54个,其中20万千瓦光伏领跑者基地、畜禽无害化处理等亿元以上项目25个;牧原200万头生猪一体化养殖等10亿元以上项目4个;新客运站等新开工项目34个;生物质热电联产、嫩江公路大桥等复工项目20个;X160、X164等竣工项目28个。5000万元以上重点项目入统29个。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0亿元,产业类项目投资占比达70%。招商引资到位资金增长5%。
五、生态环境持续改善
植树造林2.5万亩,栽植沙棘8200亩,修复湿地6万亩,草原治理2.76万亩,新增城市绿地16公顷。完成“一河一策”方案编制;开展河湖“清四乱”专项行动;实施嫩江湾湿地外滩综合治理二期工程;嫩江大安断面水质达到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三类标准。市区油烟净化设施安装率100%;黄标车取缔91%;城区10蒸吨以下燃煤锅炉淘汰86%;城区空气质量达到国家二级标准。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单位GDP能耗和“碳排放强度”分别下降3%和3.8%。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和农业面源污染整治全面展开。
六、城乡建管逐步提升
打造标准化小区145个;启动18个区块棚改征收工作,新完成征收1851户;分配廉租住房100套;实施农村危房改造1518户。新修、改造主次街路3条,新修农村公路558公里。新建第二水源厂和垃圾中转站;市区污水处理二期和安广、两家子污水处理厂投入运行。开展城市管理综合执法“百日攻坚”行动,所有临街商户实行“门前三包”,餐饮服务行业实行“户籍化”管理。实施农村“六清”集中整治和环境综合整治,村容屯貌大幅改观。国家园林城创建工作通过省级初审。国家级卫生城创建逐步达到申报条件。
七、社会民生全面进步
全市公共财政支出44.3亿元,增长3%。实现城镇新增就业750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新建农村幼儿园、中小学教学楼7所。成功举办全民健身运动会暨第十九届田径运动会。建立居民健康档案30.8万份。市疾控中心、寸草春晖健康养老中心开工建设。新市委党校、市档案馆和市第一人民医院建成使用。脱贫攻坚成效显著,全年实现贫困村退出79个,脱贫10522人,贫困发生率下降到1.2%。此外,民族、宗教、双拥、史志、红十字、残疾人和妇女儿童等项事业也取得长足进步。
八、各项改革不断深化
以“三去一降一补”为切入点,稳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扎实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完成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全面实施农村土地“三权分置”,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基本完成。“放管服”改革不断深化,成立行政审批局,全市新增各类市场主体4700户。全力推进“只跑一次”改革,审批时限缩短36%。税收征管、国有林场、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扎实推进。
2018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虽然呈现稳中向好的良好局面,但压力依然很大、矛盾仍较突出:一是农村产业融合水平不高,农业产业化、规模化程度较低。二是工业经济增量不足,层次不高,实体经济小而不强。三是财税增收困难,收支矛盾突出,企业融资渠道拓展困难。四是脱贫攻坚任务艰巨,城市功能、社会保障、民生改善与人民期盼还有差距。
201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安排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是: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省委十一届三次、四次全会,白城市委六届五次全会精神,紧扣市委战略部署,持续深化各项改革,着力扩大有效需求,狠抓稳经济、调结构、扩投资、护生态、惠民生等各项举措落实,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5%;地方级财政收入增长5%;城镇和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6%和9%。
实现上述目标,重点抓好以下七个方面工作:
(一)突出产业、强化增收,全力抓好乡村振兴。新建大棚1000栋、高标准瓜菜园区2个。启动5万吨沙棘深加工项目,大北农、牧原两个生猪一体化养殖项目年内达到45万头养殖规模。大力推进安广镇“全省清洁能源示范镇”、大岗子镇“全国特色小镇”和舍力、两家子、月亮泡等特色小城镇建设。全面完成龙海灌片骨干工程,有序推进西部供水和生态综合治理等重点水利工程。实施土地集中流转100万亩,耕地占补平衡验收入库1.5万亩,全市“三品一标”认证面积突破百万亩。
(二)突出效益、强化服务,全力抓好工业发展。完善工业发展平台,提升两家子园区承载功能;食品产业园实现“七通一平”;力争园区规划道路等4个项目纳入国家城区老工业区搬迁改造项目储备。做大做强优势产业,助推重通成飞、汽车靠背等一批企业扩能改造、转型升级。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4%。落实民营经济发展“六大政策”举措,持续注资“一保一金一池”,培育拟升规入统企业10户,成长型中小微企业50户,新发展个体工商户4200户,全市民营经济主营业务收入增长6.2%。
(三)突出旅游、强化商贸,全力抓好第三产业。依托湿地、河湖、草原、冰雪、渔猎等特色旅游资源,开发旅游线路、推介旅游活动、包装旅游文化、提高服务功能、寻求合作伙伴,争创“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突出嫩江湾湿地保护,力促成功创建5A级景区。大力推进物流产业园、粮食产后服务中心项目建设,争取开工建设欧亚商贸综合体项目;加快培育信息服务、医养结合、金融保险等新兴业态;新增上行销售产品5个,新建村级电商服务站48个。力争年内服务业企业上限上规入统6户。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5%。
(四)突出质量、强化增量,全力抓好项目建设。谋划充实“三百项目库”,确保库内项目可操作、结构优、可持续。立足实际、契合政策,全力开展向上争取工作,年内上争资金增长10%。组建招商团队,围绕优势产业,创新工作招法,全力开展招商引资,年内招商引资到位资金增长10%。坚持重大项目服务秘书制,扎实推进项目建设,力促签约项目早日开工、在建项目尽快达产。全年计划实施3000万元以上重点项目50个。固定资产投资增长7%。
(五)突出保护、强化治理,全力抓好生态建设。造林2.6万亩,栽植沙棘8000亩,修复湿地25.8万亩,草原综合治理2万亩。严格执行环评准入和国土空间用途管制,细化“河长制”责任落实,确保守住底线、不越红线。加强大气环境、涉污企业、建筑扬尘、秸秆焚烧和农业面源污染的监管治理,完成城区10蒸吨以下燃煤锅炉和黄标车取缔,引进长山电厂热源集中供热,推进秸秆综合利用项目,强化河道治理和生态水利工程建设,必保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90%以上、嫩江大安断面水质持续良好、污水达标排放。加大对中央、省环保督察交办案件和反馈问题的办理整改力度,坚决防止反弹。
(六)突出建设、强化功能,全力抓好城乡建管。建设街心绿地6个、综合示范性绿地1个,园林绿化示范路3条,过境公铁路防护绿带17公顷,新增城市绿地30公顷。实施“创卫”硬件补板工程;大力开展病媒生物防治达标验收;组建街道物业公司,实现物业管理全覆盖。建成安北污水并网和铁西排水改造工程。新客运站、第二水源厂、垃圾中转站投入使用。新增停车泊位2800个,新建水冲式厕所10个,主次干路机械化清扫率达到70%。力争国家“卫生城”创建达到国家标准,通过国家“园林城”验收。打通城区街道2条,新修改造街路2条;实施农村公路“畅返不畅”工程130公里;开建珲乌高速大安南互通;嫩江公路大桥竣工。建立数字化城市管理平台,推进“智慧城市”建设。
(七)突出发展、强化保障,全力抓好社会民生。争创“省级返乡创业基地”1个、“市级返乡创业基地”2个,城镇新增就业6800人。切实保障农民工劳动报酬权益。大力推进科教文卫全面发展,组织申报省级科技项目18项;新建实验小学和7所农村教学楼及教师周转宿舍;完成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新三馆”建设;寸草春晖健康养老中心和市疾控中心投入使用;认真做好慢性病、职业病防控及安全风险管控工作。大力实施民生保障工程,棚改征收3.6万平方米;农村危房改造1458户,改厕3000户,实施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65处。统筹抓好各类救助、帮扶、保险等基本保障;大力推进普法宣传、饮食用药安全、安全生产和扫黑除恶等社会治理。制定出台《大安市“脱贫摘帽”攻坚方案》,立足产业、依托政策、强化包保,大力实施“志智”双扶,必保贫困村退出指标和贫困县摘帽指标全部达到国检标准。统筹推进民族、宗教、档案、史志、双拥、老龄、红十字、残疾人和妇女儿童等事业协调发展。
各位代表,做好2019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意义重大,任务艰巨。我们将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自觉接受人大的监督,虚心听取政协的意见和建议,凝心聚力、改革创新,真抓实干、攻坚克难,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为确保完成全年各项计划目标任务而努力奋斗!
(此件公开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