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市政协十六届二次会议第6号委员提案的答复
马晓辉委员:
您在市政协十六届二次会议上提出的《进一步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全面打造宜居韧性城市的建议》(第 6 号提案 )收悉,市住房和城乡建设现答复如下: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提高城市规划、建设、治理水平,加快转变超大特大城市发展方式,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我们做好城市规划建设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指明了努力方向。2022 年5月,中央、国办印发的《关于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的意见》,明确了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的发展目标和具体任务。发展目标:(一)到 2025 年,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取得重要进展;(二) 再经过一个时期的努力,在全国范围内基本建成各具特色、富有活力、宜居宜业的现代化县城。
具体任务: 完善市政设施体系,夯实县城运行基础支撑,其中包含: 完善市政交通设施;畅通对外连接通道;健全防洪排涝设施;增强防灾减灾能力; 加强老化管网改造; 推动老旧小区改造;推进数字化改造等七项具体工作。景俊海书记来大安调研时指出,加强城市建设、改造地下管网是对的,这是民心工程,必须确保城市建设工作落地落实。李洪慈书记在市委七届五次全会上也明确提出,要坚持“疏朗通透、干净整洁、文明有序”的城市特色,持续推动城市建管更科学更精细。以杨国辉书记、王天吴市长为班长的新一届市委、市政府领导上任以来,牢牢把握上级政策,结合大安的发展实际,确定了: 以建设全省“生态经济创新发展示范区”为引领,推进生态产品价值转换,打造“生态大安”,全力构建清洁能源生产消纳基地、绿色农畜产品产销基地、区域性商贸物流基地,依托特色资源优势,创建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市,强力推进乡村振兴,大力深化改革创新,力争把大安打造成吉林西部的绿色农业发展样板区、西部清洁能源基地核心区、生态旅游先行区、构建宜居宜业滨水城市这一贯穿五年的目示任务。为实现上述目标,改善城市面貌、完善市政基础设施无疑是实现发展目标的有力推手和首要任务。在本次老城改造中主要围绕解决“城市看海”、“污雨水合流”、“空中蜘蛛网”等城市疾病,同步解决管线老旧,人行道破损严重、道路交通承载能力不足等基础设施配套老旧问题。在顶层设计方面,充分考虑了城市文化发掘和历史建筑物保护的问题,结合捺钵文化,规划设计了10余处游园、广场,并以“春、夏、秋、冬”捺钵文化打造了城市文化宣传主线,还在康平游园中,以酱菜厂为主体景观,进行游园主体设计,充分保留了城市回忆。重新修整了长白街“城市钟”,让城市重新焕发活力,在后续改造实施过程中,也势必要充分发挥老教师、老学者、地方专家、文史专员等热爱地方历史文化人士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深入挖掘地域文化资源,结合老城改造规划设计能够体现大安地域文化精华元素的地标民和城性建筑。
大安市住建局
2023年7月17日